校园看点 / School Dynamics

  • 8月15日下午,南通市崇川区举行智改数转网联暨产学研合作对接现场推进会议。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华亮应邀出席会议。会上,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南通新帝克单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海燕作为代表分享了新帝克单丝在“智改数转网联”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据了解,我校安全防护用特种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内知名高校一起,联合新帝克公司开展融合创新,协助企业引入互联网+、工业大数据,通过程序设计和组态对生产设备进行互联,实现集成化的数据采集与存储、工艺控制与管理、设备自检、故障报警、在线检测等功能,不断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指导企业开展产业化设备升级换代及单丝成形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出导电、耐高温、抗菌、阻燃等系列功能单丝产品。目前,新帝克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单丝生产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投资12亿元、年产16万吨高性能聚合物单丝项目已开工建设,学校将助其打造成绿色工厂、智慧工厂。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融入“智改数转网联”工作大局。我校专家团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和技术指导,为企业“把脉问诊”,量身定制智能化改造和数
    2024-08-16
  • 8月12日—15日,由吉林大学主办、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协办的2024年“薰风杯”全国高校体育教师羽毛球基本功大赛在吉林大学举行。经过角逐,我校体育科学学院院长娄虎带领邹月辉、戴苏川、姚蕾三位教师获得团体赛季军,戴苏川、姚蕾获得单项赛混合双打亚军。本次比赛设团体赛、单项赛和基本功比赛三大类,共有来全国30余所高等体育院校的200余名体育教师参加比赛。我校教师斗志昂扬、技术出众,场上敢打敢拼,场下以球会友,充分展现了南通大学体育教师的蓬勃英姿。(马爱民)又讯 8月10日—14日,由大理大学承办的“尤尼克斯杯”全国高校体育教师网球基本功大赛顺利举行,来自全国35所高校的代表队参与角逐。我校代表队在比赛中表现优异,其中院长组(成员:於世海、车旭升)与混合组(成员:杨宋华、沐贝钡)均展现出高超的技术水平和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双双获得第七名。(马爱民)
    2024-08-15
  • 8月13日下午,由中国侨联主办,江苏省侨联、南通市侨联、我校承办,数学与统计学院协办的为期十天的“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江苏南通“游江海 寻謇迹”营圆满落幕。南通市侨联主席蔡宏伟出席会议并宣布闭营。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朱城出席闭营仪式,并和与会领导共同为领队和营员颁发证书。蔡宏伟对本次夏令营的组织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赞誉我校细致入微的策划、匠心独运的活动安排以及精彩绝伦的呈现效果。她深情寄语参与活动的华裔青少年,希望他们心怀南通之情,心系江苏之韵,更不忘中华之魂,成为推动国内外文化交流互鉴与中华文化在海外璀璨绽放的积极力量,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光与热。海外领队教师代表陈涛对所有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员表示诚挚感谢,并深情回顾了这段追寻张謇先生足迹的难忘经历,表示张謇先生的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她,承诺会将“万事好通”的南通形象传播到世界各地。营员代表孔德灵和姚明辉表示,这次夏令营不仅亲身体验了南通的历史文化,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和自豪感,他们将更加珍惜和传承自己的文化根源,在未来继续学习中国文化,弘扬中国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使者。闭营仪式上,营员们深情演唱《
    2024-08-14
  • 8月11日,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召开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施佺出席会议并讲话。施佺肯定了学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对广大教师对学校建设与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施佺分析了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机遇,并对学院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强化思想引领,深刻理解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和举措要求,深刻理解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内在逻辑,深刻思考高水平人才培养与知识体系教育、能力塑造,科技创新目标与评价方法改革,人才发展机制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等体制机制改革问题。二要依托“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充分整合资源、构筑大平台、承担大项目、撬动大合作、推动大转化,在服务国家需求、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充分彰显学院科技创新的社会价值。三要精心打造科研团队,加大引才力度,爱惜人才、聚集人才,科学评价、强化激励,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充分释放人才的创造潜能,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四要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对标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业认证、博士点申报、学科评估、一流课程及专业建设等核心指标,进一步加强内涵建
    2024-08-13
  • 8月10日下午,原南通师专英语925班校友们齐聚外国语学院召开毕业30周年座谈会。学院院长佘军出席座谈会并代表学院致辞。佘军对925班校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校友们心系母院建设发展表示诚挚感谢,同时向校友们介绍了学院本科专业发展历程、近年招生情况和硕士学位点建设等情况,分享了学院学科建设进展及阶段性成果。他希望各位校友与母院保持紧密联系,继续为母院建设发展出谋划策。925班班主任、时任英语系副主任的吾文泉老师分享了自己在专业学习和学术科研上不懈追求的经验,鼓励仍从事英语教科研工作的校友在专业上继续拼搏、努力进步,并祝愿大家在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与会校友积极发言,对母院和任教老师的培养之恩表示感谢,并向母院汇报各自现状。海安海陵中学副校长戴世芳代表班级发言,从“母校情深,师恩难忘”“同窗情深,岁月如歌”“展望未来,携手同行”三个方面表达对母校的怀念之情、对恩师的感激之情、对同窗的思念之情。她希望同窗们始终秉承母校的优良传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步伐,携手并肩,在各自的领域继续发光发热,同时祝愿母校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在校期间,校友们参观了校史馆
    2024-08-13
  • 近日,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六届“码蹄杯”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总决赛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学子在本科院校赛道中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我校今年第一次组织参加此项赛事,共派出17名学生。比赛采取个人赛单独计分(IOI赛制)的模式,以校为赛点进行双机位在线比拼。在陈翔老师指导下,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计222班肖如航获全国一等奖,软工224班梁曹开获全国二等奖,软工232牛小帅、软工232王见祖、大数据 221梁敏仪获全国三等奖。“码蹄杯”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是面向高校学生的高水平计算机类竞赛,旨在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学习热情,提升计算机专业能力,同时熟练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肖如航)
    2024-08-12
  • 融入健康中国战略 致力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医学人才护理学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6年成为我校首个通过国家专业认证的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康复治疗学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1年作为国内第一方阵率先开展PT(物理治疗)、OT(作业治疗)国际化分专业教学试点,2024年3月通过WFOT教育项目认证;2024年持续拓展办学层次,开始招收护理与康复专业来华留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这是护理与康复学科专业的发展历程,也是护理与康复学院推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生动实践。康复治疗学作业治疗教育项目通过WFOT认证自成立以来,护理与康复学院主动对接健康中国战略,聚焦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和“博爱,笃学,进取”的院训精神,积极探索“以特色争一流”的发展道路,通过强化顶层设计,高位谋篇布局,逐渐形成了“三引领三协同”的多元育人模式。政治引领 “党建+思政”协同把准育人方向学院坚持铸魂育人导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聚焦教师和学
  • 在啬园校区最东侧的工程训练中心,常可见一位笑容满面、温文尔雅的老师,时而悉心指导学生操作机器,时而与来访的纺织企业负责人谈笑风生,又或沉浸于手中的器械操作与纺织材料分析之中……仿真操作、技术攻关、研究创新与教学相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臧传锋教授承袭张謇先生的“父教育母实业”精神,在纺织服装领域研技术、攻难题、创新法、育人才,成为引领学生成长的风向标。教学相长育“新人” 求索创新敢为先臧传锋说:“教书,首先就是要用专业知识丰富学生的头脑。”于三尺讲台之上,臧传锋常常语重心长地嘱托学生认真研读专业课教材,把教材吃透读薄,构建体系;再读厚,拓展延伸。他引导学生知行合一,通过广泛的仿真实验与创新实践,以实践方法为桨、以创新教法为帆、以专业基础知识为船,带领学生们遨游纺织领域的知识海洋。臧传锋教学有独到的方法,讲述知识点时伴以浅显易懂、贴近生活的例子,讲精讲透。他传授的知识不仅限于书本理论,更注重实际应用。面对枯燥的“纤维”课程,他深入浅出,结合外科手术中的可吸收缝合线进行讲解,以实际例子紧抓学生注意力。2006年7月开始走上讲台的臧传锋,不仅会在工程训练中心指导学生们操作机器、动手实践,更会为
  • 立德树人 融通中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外国语学院设有英语(师范)、商务英语、翻译、日语、翻译(中外合作)5个本科专业,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教学(英语)和MTI(英语笔译)专业学位硕士点、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学院始终坚持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主动对接“新文科”发展需求以及国家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通过党建引领,锤炼师资队伍,强化实践育人,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坚持党建引领 打造“党建+外语”特色品牌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学院实际,围绕中心抓党建,促进学院党建工作蓬勃发展。学院严格落实党建主体责任,遵守政治纪律和规矩,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实施“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开展党的主题教育,引导全体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学院党委被评为南通大学第一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教工第四党支部成为全省
  • 精耕细作,关注专业热点,钻研特色领域;教学相长,拓新教学理念,实践创新育人;科教结合,厚植实践运用,落地课本知识。致力科教数十年,地理科学学院周侗副教授取得累累硕果,成功打造省一流本科课程,率领学生团队荣获五十余项国家级奖项,在教赛协同育人的道路上踔厉前行。“有一位同学,大一就挂了五门课,但是后来通过自身不懈努力,现在已经在研读博士了!”新学期第一堂课,分享历届学生的成长故事已经成为了周侗课程的固定内容。同学们即使从学长学姐那里听说过他要分享的内容,在听到那些事迹的时候还是会燃起一股斗志,下定决心这学期一定要好好学习。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周侗更注重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我希望用这些实际案例激励大家,提醒他们要时刻努力。” 周侗说。“周老师的课我们总是积极性很高。”地理信息223班的项益航对周侗的课堂赞不绝口,作为《空间数据与采集管理实践》的任课老师,互动性提问是周侗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把问题拆分成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将讲课进化成解惑,让学生自己参与;结合学生兴趣下手,让学生深入钻研。整个课堂的参与度提高了,枯燥的地理知识在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下活了起来。传授知识的同时塑造专业思
  • 融通精进 博学致远 聚力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张謇学院作为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特区、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秉承先校长张謇先生“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及其“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依托学校重点学科,整合优质资源,采用个性化培养方案,产教深度融合,全方位、高标准打造“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培养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牢固树立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融通精进、博学致远”的培养理念,教学学工协同育人,聚力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党建引领 培根铸魂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将党建工作引领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培根铸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校党委书记尚庆飞给张謇学院学生上思政课,关爱学生成长成才学院通过专题学习会、心得交流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强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扎实成效为学院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坚强保障。开展
  • 自1912年创办至今,南通大学的医学教育已有112年的办学历史。南通大学医学院现有15个系,18个教研室,教职员工294人、其中专任教师219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为69.49%,博士化率80.80%。全日制在校生人数5879人,其中本科生3598人;来华留学生人数404人,其中本科生392人,是学校办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回顾百余年的办学历程,医学院秉承“祈通中西、以宏慈善”的院训,培养出一大批蜚声中外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从这里先后走出了段树民、顾晓松、陈义汉、樊嘉、吉训明等两院院士。培养的学生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多项荣誉和表彰,屡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等国家级重大赛事中取得突出成绩。傲人成绩的背后,是学院长期坚持“以本为本”,狠抓教学质量的积淀。近年来,学院坚持“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育人理念,加大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培养更多“顶天立地”的医学专门人才,谱写光辉而艳丽的育人篇章。党建引领多重举措促发展
Baidu
map